旌德县属于哪个市

旌德位于皖南腹地,西倚黄山。建县于唐宝应二年(763),至今已有1250多年历史。县名寄意“旌表贤能,彰扬礼德”。旌德是中国灵芝之乡、中国宣砚之乡和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。2017年9月21日,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上,旌德县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全国第一批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,这是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。

历史沿革

旌德县始建于唐宝应二年(公元763年),迄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。旌德县名之由来,据《元和郡县志》记载:“旌德本太平之地,以县界阔远,永泰初,土贼王万敌据险作乱,招讨平之,奏分太平置旌德县”。据《太平寰宇记》记载:“冀其邑从此被化,故以‘旌德’为县名”。

据《书·禹贡》等史料记载,今旌德本禹迹扬州之域,地属吴境,吴亡入越,越亡入楚。秦始皇五年(公元前242年)灭楚,属鄣郡,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仍属鄣郡。西汉元狩二年(公元前121年)改鄣郡为丹阳郡,旌德属此郡陵阳县;东汉时属泾县,三国时属吴国安吴县;晋太康二年(公元281年)析扬州、丹阳郡设宣城郡,地属此郡泾县;南朝齐武帝永明二年(公元484年)属南豫州宣城郡安吴县;隋文帝时废安吴县,又并入当时泾县。

唐天宝四年(公元745年)从泾县划出十四个乡建立太平县,地属太平。唐肃宗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,太平仍属宣州,由宣、歙、饶观察史制领。唐代宗宝应元年(公元762年),太平东乡(指麻城区,即今旌德)王万敌聚众起义,当时宣、歙观察史及道府都无法平息,因此奏准皇上,委任太子左庶子袁惨充招讨使,率官兵镇压。平息以后,次年奏请析麻城乡一带置旌德县,令其部下卫兵曹高叔夏为县令。旌德县建置自此始。

北宋时,旌德属江南东路宣州。南宋孝宗乾道二年(公元1166年)改宣州为宁国府,旌德县属江南东路宁国府。元初属江浙行省江东建康道。明宣德三年(公元1428年)属江南布政使司宁国府。清康熙元年(公元1662年)划江南省为安徽、江苏两省,旌德县属安徽省宁国府。

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废宁国府,留旌德县。民国三年(1914年)属安徽省芜湖道。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划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。民国二十七年属安徽省政府皖南行署。民国二十九年(1940年)划属安徽省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区,直至一九四九年旌德县解放。

解放以后,旌德县属徽州专区,1956年徽州专区撤销,并入芜湖专区,旌德县隶属芜湖专区。1958年冬撤销旌德县划归绩溪县,1961年四月又由绩溪县划出,恢复旌德县,同时,徽州专区亦从芜湖专区划出,旌德县仍属徽州专区管辖。1971年3月29日改专区为地区。1988年1月1日,旌德县划属宣城地区。2001年1月1日撤地区为宣城市,旌德属宣城市。

行政区划

1949年4月24日旌德县解放,废除保甲制度,将原有的8乡1镇临时划为39乡、2镇。同年5月13日,县人民政府划全县为3区、7乡、1镇。

1949年5月下旬,又以三溪、兴仁2乡成立第四区,区政府驻三溪。

1950年1月,废乡,全县分为城厢、俞村、乔亭、三溪、庙首5个区,直辖89个行政村,1951年依次改称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区。

1952年9月,各区重新划乡建政,全县共划2个镇、41个乡,分属于5个区。

1956年撤区改乡,全县共置1镇、14乡。

1957年,安吴乡并入三溪乡,同时划三溪、兴隆两乡部分地区组建双河乡。

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,实行政社合一体制。公社以下设生产大队、生产队。全县共成立5个人民公社。

1959年,旌德县并入绩溪县,以上5个公社又分别改称为:旌阳人民公社、乔亭人民公社、三溪人民公社、庙首人民公社、俞村人民公社。

1961年恢复旌德县后,将原5个人民公社分解为15个人民公社:旌阳公社、版书公社、南关公社、华坦公社、板桥公社、俞村公社、云乐公社、乔亭公社、朱庆公社、三溪公社、双河公社、兴隆公社、孙村公社、庙首公社、白地公社。

1964年,将庙首公社的祥云大队升为祥云公社,不设大队,直辖10个生产队。

1965年复置旌阳镇为公社级建制。

1974年划版书公社的模范大队和孙村公社的厚儒、石井、东川大队设碧云公社。

1977年朱庆公社易名为蔡家桥公社。

1983年,取消人民公社建制,成立乡人民政府,下设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,全县共置1镇、17乡。

1984年1月,板桥乡更名为旌桥乡。2月,析俞村乡的前村、芳岱、尚村、桥埠、仕川5个村民委员会新置桥埠乡。

1986年1月,旌阳乡并入旌阳镇。

1987年全县共辖18个乡镇、110个村民委员会、1333个村民小组。

1990年5月,经省政府批准,旌德县革命老区仕川村从桥埠乡划出,成立仕川乡,下设仕川、金川、考岭3个村。

1992年3月,全县区划调整,由17个乡1个镇调整为10个乡4个镇:祥云乡与庙首乡合并建立庙首镇,双河乡与三溪乡合并建立三溪镇(光荣村并人兴隆乡),蔡家桥乡改蔡家桥镇,南关乡与版书乡合并为版书乡,碧云乡并入孙村乡,桥埠乡并人俞村乡。调整后乡镇为:旌阳、蔡家桥、三溪、庙首4个镇,版书、华坦、旌桥、俞村、仕川、乔亭、云乐、兴隆、孙村、白地10个乡。

1994年6月,部分村进行区划调整:模范村划归版书乡管辖;撤销庙首镇祥云村,分设南元、桐坑、泥田、汪公坦、撩车、金竹圲、麻家、高家、枸树下、狭坑10个村。

1999年,省政府批准,撤销白地乡建立白地镇。

2003年11月,经省政府批准,旌德县建置由原5个镇9个乡调整为5个镇5个乡。华坦乡、旌桥乡与旌阳镇合并建立旌阳镇,乔亭乡与蔡家桥镇合并建立蔡家桥镇,仕川乡与俞村乡合并建立俞村乡。

2004年底,旌德县辖5个镇、5个乡:旌阳镇、蔡家桥镇、三溪镇、庙首镇、白地镇、兴隆乡、孙村乡、云乐乡、版书乡、俞村乡。

2009年12月11日省民政厅行文下发了《关于同意撤销旌德县俞村乡设立俞村镇的批复》,旌德县辖6个镇、4个乡:旌阳镇、蔡家桥镇、三溪镇、庙首镇、白地镇、俞村镇、版书乡、云乐乡、兴隆乡、孙村乡。

2015年1月,经省政府批准,市政府同意,撤销旌德县兴隆乡设立兴隆镇,面积、人口和隶属关系不变,镇政府驻大礼村(原兴隆乡政府驻地);撤销旌德县孙村乡设立孙村镇,面积、人口和隶属关系不变,镇政府驻玉溪村(原孙村乡政府驻地)

2015年12月3日,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,撤销旌德县版书乡设立版书镇,镇政府仍驻版书村。

2017年11月10日,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,撤销旌德县云乐乡设立云乐镇,镇政府仍驻刘村(原云乐乡政府驻地)。

2022年全县面积904.8平方公里,辖10个镇,旌阳镇、蔡家桥镇、三溪镇、庙首镇、白地镇、兴隆镇、孙村镇、云乐镇、版书镇、俞村镇、共68个村(社区),县政府所在地为旌阳镇S323(江村大道),人口14.6万。

Copyright © 2088 国足世界杯出线形势_世界杯出线 - ybjysq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