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胆的种植和炮制
来源
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胆囊。一般于冬季捕捉,捕获后,剖腹取胆,割时先将胆口扎紧,割取后小心剥去胆囊外附着的油脂,用木板夹扁,悬挂于通风处阴干,或置石灰缸中干燥。不宜晒干或烘干,以防腐臭。
性味
苦,寒。
炮制
去净皮膜,研成细末用。
性状
干燥胆囊呈长扁卵形,上部狭细,下部膨大,长10~20厘米,宽5~8厘米。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,显光泽,有皱褶,囊皮薄,迎光视之,上部常呈半透明。质坚硬,破开后,断面纤维性。囊内藏有干燥胆汁,习称胆仁,呈块状、颗粒状、粉末状或稠膏状。
有光泽,颜色不一,金黄色透明光亮如琥珀,质松脆,味苦回甜者习称金胆或铜胆;黑色、质坚而脆或呈稠膏状者,习称墨胆或铁胆;黄绿色、光亮较差、质亦较脆者,习称菜花胆。气微清香或微腥,入口溶化,味极苦,清凉而不粘牙。以个大、胆仁金黄色、明亮、味苦回甜者为佳。以云南所产的云胆品质最优;黑龙江、吉林所产的东胆产量最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