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足结束2026世界杯预选赛征程后,演员潘粤明在微博上的一番言论,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激起千层浪。他直接称伊万科维奇为“装傻不辞职的所谓教练”,甚至用“它”而非“他”来称呼,字里行间透露出强烈的不满与讽刺,迅速引发广大球迷和网友的关注与热议。
此次国足的世界杯预选赛之旅堪称坎坷。尽管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以1 - 0战胜巴林,但仍以小组倒数第二的成绩出局,连世界杯扩军至48队后的亚洲区附加赛资格都未能获得。这样的成绩,无疑让众多球迷大失所望,而潘粤明的发声,正是许多球迷内心积压已久的情绪的集中爆发。
作为资深球迷,潘粤明早年就曾为报社撰写球评,一直以来对国足保持着高度关注。以往国足胜利时,他会公开祝贺,而这次的炮轰,更是体现出他“爱之深责之切”的心情。在他看来,伊万的执教能力存在诸多问题。战术上,伊万过于坚持菱形442阵型,面对不同对手和场上形势缺乏灵活性;用人方面也饱受诟病,中超弃用球员却在国家队踢主力,这让不少人质疑他对球员能力的判断。
舆论场上,对于潘粤明的批评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。支持者们认为,潘粤明说出了他们想说却无处表达的心声,伊万执教期间的种种失误严重影响了国足的成绩。而反对者则觉得,把国足成绩不佳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教练并不客观。国足长期存在的球员技术水平不足、青训体系薄弱、足协管理混乱等结构性矛盾,才是导致国足成绩难以提升的根本原因。
李玮峰等前国脚回应称“输球被骂是常态”,强调球员需提升抗压能力。与此同时,部分网友对国足的调侃和建议也反映出国足如今面临的信任危机,甚至有人建议彻底解散重组,转而发展群众体育,虽略显极端,却也体现出公众对国足深深的失望。
反思一下,潘粤明的炮轰事件,不仅仅是对一位教练的指责,更是对中国足球现状的一次深度审视。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情绪的宣泄上,而应以此为契机,深入反思,推动实质性的改革。只有通过全面而深入的改革,中国足球才有可能在未来的赛场上找回尊严,实现突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